斑禿丸補品飯前吃還是飯后吃
2017-04-16
來源:網絡
斑禿丸 補品飯前吃還是飯后吃
寒體熱體簡單區分法
每人的體質是不一樣的。對這個問題,西醫的分法是對某一療法或藥物敏感不敏感,會不會過敏。中醫有的分11種體質,有的分9種體質,最簡單的分為兩種體質:熱性體質和寒性體質。由于分得細,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在某個時間是什么體質。但自己是熱性體質還是寒性體質,比較簡單的分法是:如果覺得喝熱水舒服,大體屬寒體。一般來說,虛寒體質的人基礎代謝率低,體內產熱量少,四肢即便在夏季也是冷的,他們面色較常人白,很少口渴,也不喜歡接觸涼的東西,包括進空調房間。
寒體的人偏向貧血癥,如果食用寒涼性食物,則將使其冷癥更嚴重,由于四肢的冰冷感增加,促使末稍血液循環不良,造成即使在夏天,仍有手足麻痹感覺,一到冬天則受寒冷環境影響疼痛更厲害。
中醫認為治病養生,要“熱則寒之,寒則熱之”,虛寒體質的人,再吃鐵皮石斛、西洋參、米仁這樣偏寒的中藥,其實是不對的。
我國著名的抗衰老中成藥青春寶抗衰老片,君藥是紅參,紅參偏溫,盡管方子本身是陰陽平衡、寒熱平衡的,還是更適合寒體的人服用。
一個人的寒熱體質是會改變的,年輕的時候偏熱,年紀大了有可能偏寒。50歲爬上,應該考慮服用青春寶抗衰老片。
改革開放以來,大家平時吃飯的時候吃進去大量偏熱的食品,如葷菜、牛奶、老酒、甜品、又香又糯的白米飯,油炸的,辛辣的。藥食同源,這些生熱的食品吃多了,體質自然變熱,胖的人多了, 高血壓 的人多了。
熱性體質的人,感到喝涼水舒服,他們代謝旺盛,產熱多,經常臉色紅赤,口渴舌燥,喜歡吃冷飲,易煩躁,常便秘,小便色黃赤而量少,進入冷氣房就倍感舒適。
這類體質的人,不太適宜服用溫熱性質的補品,吃一些寒涼滋潤的食物,才能維持身體的平衡,感覺舒服。如果選青春寶片的話,可以選青春寶永真片,因為永真片的君藥是生曬參,偏涼。
40歲之前開始吃補品
有讀者問我們,滋補品一生中什么時候吃比較合適?一天中什么時間吃比較科學?
現在我們就把老祖宗總結出來的滋補品服用時間、方法跟大家說一說。
首先,滋補的最佳年齡在40歲之前,服用的最佳方法是每天堅持,小劑量、長時間,“久服輕身延年。”
因為40歲這個年紀,說老不老,身體機能與30歲時差別不大,脾胃功能還是好的,吃進去的東西補得進,能吸收。但說年輕嘛也不年輕了,伢兒都10多歲了,都是做父母的人了,有些人頭上已經有白發。頭發是“腎之華,血之余”。腎是人的先天之本,代表著人的整體 健康 水平。腎的整體功能下降,會在頭發上表現出來,因為頭發是腎開在頭上的花;一個人血不足也會表現在頭發上,掉發、頭發枯黃,白發,與人體血不足直接有關,因為,頭發是血多余的部分。人體缺血,頭發必然長得慢,長得少。有的人吃了青春寶片之后,頭發變黑了,是氣血、腎精得到改善的緣故。
一個人到了40歲,事業開始起飛,財富向你招手,權力給人帶來成就感,錢一天天多起來,但身體卻是一天不如一天,你認為自己還年輕,但50歲一到,人家就把你當“中老年人”。所以,這個時候的人一定要清醒。從養生的角度看,60歲的人高血壓、高血糖、風濕病、癌癥、過早的白發、早衰,就是40歲到50歲這個中年階段身體“過用”埋下的禍根。但問題是現在很多人,60歲不到就已經高血壓、高血糖了, 疾病 年齡大大提前。如果懂一些養生知識,就不會這么早開始吃藥的人生。
那么從40歲開始養生,麻煩不麻煩,成本高不高?我們以青春寶片為例,你把青春寶片的瓶子放在辦公桌上,車子上,床頭上,飯桌上,每天看到了就倒幾顆出來吃,不麻煩的;成本呢?青春寶片一天吃10片,3元錢左右,一個月100元不到。
從養生 保健 的角度看,青春寶片這張方子益氣養陰,寧心安神,它是陰陽雙補的,它的藥性非常平和,因此,適合長期服用,也只有長期服用,效果才會慢慢顯示出來。
補品飯前吃還是飯后吃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的開頭講了服用中藥的一系列要領,他說:病在胸膈以上的,宜先進食后服藥;病在心腹以下的,宜先服藥后進食;病在四肢血脈的,宜空腹且在白天服藥;病在骨髓的,宜飽食且在夜間服藥。
換一種說法就是,補益類中成藥一般都在飯前吃。補下身(肝腎)部分飯前吃,補上(脾胃)身飯后吃。補氣血應該是下身,飯前吃比較好。那么像青春寶片這樣上、中、下三焦都補的應該什么時候吃呢?這就要看消費者自己的習慣了。
中成藥的服藥時間,總的來說應該根據病情來決定:
滋補藥、延緩衰老的藥—早飯前半小時一小時和晚間臨睡前一小時左右,空腹各服一次,以利吸收;
治療慢性病的中成藥(各種膏、丸、散、片、丹、露、藥酒、沖劑)—必須固定時間服,使體內保持一相對穩定的藥濃度;
治療胃腸疾病的藥—應在飯后服,以減輕對胃腸的刺激;
安神藥和驅蟲藥—宜在睡眠前30分鐘空腹服;
傷風、感冒的辛溫解表散寒藥—應趁熱溫服,服后即上床安臥,蓋上被子,捂至全身出微汗為宜(千萬不可捂得大汗如雨);
治療瘧疾的藥—應在有規律的發作前2小時服,這樣有利于殺死瘧原蟲,控制瘧疾癥狀發作;
補養、健胃藥—宜在飯前服用,增加藥物的吸收率;
辛辣刺激性的藥物—宜在飯后服用,可防止對胃粘膜的刺激,使其緩慢吸收;
婦女調經藥—宜在行經前數日開始服用;
我省名老中醫指出,拿到一個處方時,若 醫生 或藥劑師已囑咐這個藥物的服用時間與服用方法,則應嚴格遵其囑咐服用(如雞鳴散要求在天亮前空腹冷服,效果最佳),很多中藥的服藥時間無特別囑咐,一般在飯后一兩小時左右時服用。
中醫把一天24小時分為陰陽兩部分,白天吃飯,活動,接受陽光雨露,補充能量,屬陽;晚上太陽下山,休息,睡眠,屬陰,所以入夜后,人體陽氣收藏,心神入舍,這時如果服用補陽或發汗的藥物,就會擾亂人體的生物節律,產生種種不良作用。比方說鹿茸、冬蟲夏草等補陽的藥物,就不適宜在晚上服用。
枸杞子、麥冬、石斛是養陰藥,養陰類藥物和沉降類藥物,如果是在早晨或午前陽氣旺升時服用,中醫認為會產生遏制陽氣升發的弊端,所以應該下午服。同時認為,過于寒涼的藥物,特別是中老年人,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損傷陽氣。
按上面講的服法,青春寶片系列屬于滋補品、抗衰老的藥物,應該在早飯前半小時服用一次,晚飯后一小時、睡前2小時左右服用一次。
生活中每個人情況不同,服用的時間往往也不同。以青春寶片為例,機關上班的人,早上急急忙忙的,總要到9點以后安靜下來,有的人就是在上午9點左右第一次吃青春寶的,到了下午3點的時候再吃一次;有的人退休在家,起床很早,所以早上起來就含服青春寶片,然后吃早飯,午睡后再含服一次;有的名老中醫,早上氣力比較足,到了下午2點以后人有點疲勞了,就開始吃青春寶片,晚上睡前2小時再吃一次,以便安神;有的中老年人,用青春寶片泡酒,晚上吃飯的時候喝藥酒;而我們知道的大熊貓“培培”,是中午吃飯的時候與其他食物一起吃的。總之,因為青春寶片是用平和的藥物組成的,服用時間不是很嚴格的。
單友良根據資料、名老中醫口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