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潰瘍散治療效果如何
2017-05-16
來源:網絡
口腔潰瘍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病,不僅大人會得,孩子也會得。很多人認為口腔潰瘍是因為“火”太大導致的,事實果真如此嗎?今天袋鼠麻麻就跟大家聊聊:口腔潰瘍的原因及應對方法。
創傷性口腔潰瘍比較常見,它的形成主要與3方面原因有關:
1)若寶寶有吮吸拇指的習慣或使用質地較硬的奶嘴吃奶,會使得上腭粘膜經常被摩擦而導致潰瘍的形成。這種原因導致的口腔潰瘍又稱Bednar潰瘍,它呈雙側對稱分布,潰瘍比較表淺。
2)由舌系帶過短所致。舌系帶短的寶寶在吮吸時不能將舌頭充分抬起和伸出,這會使得舌腹部、舌系帶與尖銳的乳切牙反復摩擦,從而導致潰瘍的形成。這種潰瘍邊緣清晰,表面不平,有灰白色假膜覆蓋。若長時間不治,還會影響舌的活動。
3)還可由咬傷引起,常發生于舌、頰或唇,一般多是小潰瘍。
家長首先應去除局部刺激因素,比如磨鈍乳切牙的切嵴,給寶寶使用質地較軟的奶嘴或改用湯匙喂養,糾正寶寶吃手指的習慣等。
如果寶寶因為疼痛而哭鬧,你可以在 醫生 指導下使用消炎 止痛 藥局部涂或敷貼,比如2.5%金霉素甘油、抗生素藥膜、養陰生肌散等。
相關專家表示,缺乏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B,是導致口腔潰瘍反復發作的原因之一。此外,體內缺鐵、鋅等微量元素也會引起口腔潰瘍。
初期口腔黏膜會有灼燒感,接著會發紅,并形成許多小潰瘍,相當疼痛。潰瘍多出現在舌側黏膜、口腔底部和舌頭部位。
對于這種原因引起的的口腔潰瘍,最好的治療方法就是補充必要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同時,還要注意調整飲食結構,讓寶寶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B、鋅、鐵的食物,比如牛奶、動物肝臟、菠菜、胡蘿卜等。
為了促進創面的快速愈合,家長還可以將思密達及 復合維生素片 研磨成面狀,用甘油合劑調成糊后,涂抹于患兒口腔潰瘍處。看到這,很多家長不解了,思密達不是治療 兒童 腹瀉的 藥品 嗎,還能治療口腔潰瘍嗎?
當然能!思密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 蒙脫石散 ,它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硅與氧化鋁,能與黏膜蛋白結合,修復潰瘍面。另外,它還可將細菌及病毒粘附在黏膜表面,并隨唾液排出。
某些 疾病 ,比如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鵝口瘡等,都可讓寶寶的口腔發生潰瘍。
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都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疾病,而且都會讓寶寶口腔內長皰疹。皰疹多分布在頰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體等處,破潰后形成口腔潰瘍,很疼,嚴重時會影響患兒進食,讓孩子哭鬧不止。
(想了解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病有哪些區別?請點擊:幼兒園皰疹性咽峽炎大爆發!比手足口病還厲害?查看)
首先,家長要讓寶寶多喝涼開水,這不僅可以起到鎮痛的作用,還可以把創面上的細菌、分泌物沖刷掉,使口腔盡可能保持清潔,有利于病情的好轉。如果寶寶因為疼不愿意喝,可以讓他少量多次地飲用。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讓他勤用生理鹽水漱口,以保證口腔的清潔。
對于口腔潰瘍癥狀比較嚴重的孩子,你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采取藥物治療,比如華素片。華素片的主要成分“西地碘”,將它研成粉末涂于創面,能有效緩解口腔潰瘍帶來的腫痛,并能促進受損的口腔黏膜快速愈合。
鵝口瘡又叫雪口病,好發于2歲以內的嬰幼兒。如果你在孩子張開嘴笑或者啼哭時,查看到寶寶舌面或口腔黏膜上附著有乳白色的像絮狀物或奶塊樣的東西,并且不容易擦掉,那說明寶寶有可能得了鵝口瘡。
在感染初期,患兒沒有明顯痛感,或僅會在進食時有痛苦表情,若沒有得到及時治療的話,受損的黏膜面積會擴大到咽部、扁桃體、牙齦等,甚至蔓延到至食道、支氣管,使孩子出現呼吸、吞咽困難等癥狀。
寶寶長瘡,爸爸媽們也不要著急,可用棉簽蘸些制霉菌素涂在患處,一般1-3天即可見效。配制方法是用10ml的溫開水加1片制霉菌素就行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鵝口瘡特別容易反復發作,所以家長應在病癥消失后繼續 用藥 3~4天,以鞏固療效。
有過敏體質的寶寶,在服用青霉素、鏈霉素、四環素、磺胺類、苯巴比妥、苯妥英鈉等藥物時,也會引發口腔潰瘍。
對于藥物過敏引起的口腔潰瘍,首先要遠離過敏原,停止服藥。如果過敏癥狀比較嚴重的話,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抗過敏的藥。局部潰瘍部可用些口腔潰瘍膏或散制劑,同時注意保持口腔清潔。
口腔潰瘍一般在7至10天內會自然愈合,即使復發,潰瘍的位置也不固定。如果出現口腔潰瘍,經過一段時間治療仍不愈合、潰瘍底部及邊緣變硬,最好到醫院檢查,排除口腔癌等嚴重疾病。
創傷性口腔潰瘍比較常見,它的形成主要與3方面原因有關:
1)若寶寶有吮吸拇指的習慣或使用質地較硬的奶嘴吃奶,會使得上腭粘膜經常被摩擦而導致潰瘍的形成。這種原因導致的口腔潰瘍又稱Bednar潰瘍,它呈雙側對稱分布,潰瘍比較表淺。
2)由舌系帶過短所致。舌系帶短的寶寶在吮吸時不能將舌頭充分抬起和伸出,這會使得舌腹部、舌系帶與尖銳的乳切牙反復摩擦,從而導致潰瘍的形成。這種潰瘍邊緣清晰,表面不平,有灰白色假膜覆蓋。若長時間不治,還會影響舌的活動。
3)還可由咬傷引起,常發生于舌、頰或唇,一般多是小潰瘍。
家長首先應去除局部刺激因素,比如磨鈍乳切牙的切嵴,給寶寶使用質地較軟的奶嘴或改用湯匙喂養,糾正寶寶吃手指的習慣等。
如果寶寶因為疼痛而哭鬧,你可以在 醫生 指導下使用消炎 止痛 藥局部涂或敷貼,比如2.5%金霉素甘油、抗生素藥膜、養陰生肌散等。
相關專家表示,缺乏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B,是導致口腔潰瘍反復發作的原因之一。此外,體內缺鐵、鋅等微量元素也會引起口腔潰瘍。
初期口腔黏膜會有灼燒感,接著會發紅,并形成許多小潰瘍,相當疼痛。潰瘍多出現在舌側黏膜、口腔底部和舌頭部位。
對于這種原因引起的的口腔潰瘍,最好的治療方法就是補充必要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同時,還要注意調整飲食結構,讓寶寶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B、鋅、鐵的食物,比如牛奶、動物肝臟、菠菜、胡蘿卜等。
為了促進創面的快速愈合,家長還可以將思密達及 復合維生素片 研磨成面狀,用甘油合劑調成糊后,涂抹于患兒口腔潰瘍處。看到這,很多家長不解了,思密達不是治療 兒童 腹瀉的 藥品 嗎,還能治療口腔潰瘍嗎?
當然能!思密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 蒙脫石散 ,它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硅與氧化鋁,能與黏膜蛋白結合,修復潰瘍面。另外,它還可將細菌及病毒粘附在黏膜表面,并隨唾液排出。
某些 疾病 ,比如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鵝口瘡等,都可讓寶寶的口腔發生潰瘍。
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都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疾病,而且都會讓寶寶口腔內長皰疹。皰疹多分布在頰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體等處,破潰后形成口腔潰瘍,很疼,嚴重時會影響患兒進食,讓孩子哭鬧不止。
(想了解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病有哪些區別?請點擊:幼兒園皰疹性咽峽炎大爆發!比手足口病還厲害?查看)
首先,家長要讓寶寶多喝涼開水,這不僅可以起到鎮痛的作用,還可以把創面上的細菌、分泌物沖刷掉,使口腔盡可能保持清潔,有利于病情的好轉。如果寶寶因為疼不愿意喝,可以讓他少量多次地飲用。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讓他勤用生理鹽水漱口,以保證口腔的清潔。
對于口腔潰瘍癥狀比較嚴重的孩子,你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采取藥物治療,比如華素片。華素片的主要成分“西地碘”,將它研成粉末涂于創面,能有效緩解口腔潰瘍帶來的腫痛,并能促進受損的口腔黏膜快速愈合。
鵝口瘡又叫雪口病,好發于2歲以內的嬰幼兒。如果你在孩子張開嘴笑或者啼哭時,查看到寶寶舌面或口腔黏膜上附著有乳白色的像絮狀物或奶塊樣的東西,并且不容易擦掉,那說明寶寶有可能得了鵝口瘡。
在感染初期,患兒沒有明顯痛感,或僅會在進食時有痛苦表情,若沒有得到及時治療的話,受損的黏膜面積會擴大到咽部、扁桃體、牙齦等,甚至蔓延到至食道、支氣管,使孩子出現呼吸、吞咽困難等癥狀。
寶寶長瘡,爸爸媽們也不要著急,可用棉簽蘸些制霉菌素涂在患處,一般1-3天即可見效。配制方法是用10ml的溫開水加1片制霉菌素就行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鵝口瘡特別容易反復發作,所以家長應在病癥消失后繼續 用藥 3~4天,以鞏固療效。
有過敏體質的寶寶,在服用青霉素、鏈霉素、四環素、磺胺類、苯巴比妥、苯妥英鈉等藥物時,也會引發口腔潰瘍。
對于藥物過敏引起的口腔潰瘍,首先要遠離過敏原,停止服藥。如果過敏癥狀比較嚴重的話,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抗過敏的藥。局部潰瘍部可用些口腔潰瘍膏或散制劑,同時注意保持口腔清潔。
口腔潰瘍一般在7至10天內會自然愈合,即使復發,潰瘍的位置也不固定。如果出現口腔潰瘍,經過一段時間治療仍不愈合、潰瘍底部及邊緣變硬,最好到醫院檢查,排除口腔癌等嚴重疾病。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