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皮酚軟膏治療老年神經皮炎
2017-04-14
來源:網絡
丹皮酚軟膏治療老年神經皮炎
神經性皮炎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大多數與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失調有關,治療困難且易反復發作〔1〕,瘙癢明顯,臨床上易泛發全身,治療較困難,常伴不同程度的煩躁、焦慮、失眠等,而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氟芬那酸丁酯是非激素類皮膚外 用藥 ,具有明顯的抗炎作用,且副作用小。本文擬對比觀察非激素類的外用藥丹皮酚軟膏與氟芬那酸丁酯治療老年神經性皮炎的療效及安全性,為其治療提供臨床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06年1~12月我院臨床診斷為神經性皮炎的老年患者120例,隨機分為兩組各60例;氟芬那酸丁酯組,男29例,女31例,年齡60~74(平均64.5)歲,病程15 d~18年; 丹皮酚軟膏組(丹皮酚組),男33例,女27例,年齡60~78(平均66.5)歲,病程1個月~15年。兩組患者皮損主要分布在頸、四肢軀干的伸側,無糜爛滲出現象,且在年齡、性別、病程及治療前皮損嚴重程度方面差異不顯著(p>0.05)。排除標準:皮損合并嚴重感染的;皮疹分布于面部,皮膚皺褶部位者,有藥物接觸過敏史者,嚴重系統性 疾病 的;治療前2 w內服或外用糖皮質激素及抗組胺藥物者;未按時復診,未按規定用藥,自行終止治療者及治療觀察期間合并使用其他對治療有影響的藥物。
1.2 治療方法
丹皮酚組外用丹皮酚軟膏(合肥立方制藥有限公司),氟芬那酸丁酯組外用氟芬那酸丁酯(同聯集團沈陽廠),均每日2次,將藥物薄薄涂于患處,并輕輕按摩2~3 min,療程3 w,每周復診1次,療程結束后判定療效。
1.3 觀察記錄方法
初診當日及治療后1、2、3 w,對患者分別做臨床癥狀和體征的評價,各觀察指標在每次評估時均按4級評分法進行:0為無,1為輕度,2為中度,3為重度。觀察指標的癥狀和體征包括:瘙癢、丘疹、鱗屑、苔蘚化。皮損面積減少程度〔2〕(治療前均計3分):0分為完全消退,1分為減少60%~99%,2分為減少30%~59%,3分為減少<30%。觀察用藥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及起效時間,不良反應包括局部出現紅斑、燒灼感、色素沉著、毛囊炎等。治療前后檢測血尿常規及肝腎功能。
1.4 療效判定標準
分為治愈、顯效、好轉、無效4級。一療程結束時的療效指數為評定依據,療效指數=(治療前總評分治療后總評分)/治療前總評分×100%。治愈:療效指數≥95%,顯效:療效指數≥50%~94%,好轉:療效指數≥20%~49%,無效:療效指數<20%。有效率=(治愈例數+顯效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兩組起效時間均最快為3 d,最晚為6 d,大部分為4~5 d,均首先發現為瘙癢減輕,鱗屑減少,其次表現為皮損面積縮小、變薄。治療3 w后,丹皮酚組積分差值(8.67±0.53)與氟芬那酸丁酯組(9.00±0.43)無顯著差異(t=0.26,p>0.05)。兩組療效差異不顯著,見表1。表1 兩組神經性皮炎患者的療效〔略〕
2.2 不良反應
丹皮酚組有3例,氟芬那酸丁酯組有2例在使用藥物后1 d出現局部輕度紅斑,有燒灼感,瘙癢加重,減少用藥次數后癥狀減輕,連續使用2~3 d癥狀消失,未影響治療。丹皮酚組不良反應發生率(5.0%)與氟芬那酸丁酯組(3.3%)差異不顯著。所有病例均未觀察到全身不良反應。治療結束后丹皮酚組55例,氟芬那酸丁酯組49例化驗血尿常規、肝腎功能結果均正常。
3 討論
神經性皮炎常常以外用糖皮質激素為主要治療方法,但長期使用會產生許多副作用,輕者局部皮膚萎縮,毛細血管擴張,如局部皮膚萎縮、色素沉著、血管擴張、毛囊炎等,重者全身性副作用,且易出現激素依賴性皮炎,停藥后癥狀反跳,易復發。患者治療依從性差,所以使用非激素類的外用藥容易被患者接受,且副作用較少。氟芬那酸丁酯是一種非甾體類皮膚外用藥物,有較明顯的抗炎活性,其抗炎機制主要是在機體細胞內阻斷花生四烯酸生成前列腺素及白三烯等炎性遞質從而達到抗炎、止癢、鎮痛的作用〔3,4〕。丹皮酚屬于中藥制劑,功能是祛風化濕,行氣通絡,具有抗菌、抗 腫瘤 、增強免疫力及促進微循環的作用〔5〕,國內也有許多文獻報道丹皮酚注射劑治療皮炎濕疹類疾病的研究〔6〕,均療效滿意。本結果說明丹皮酚軟膏治療神經性皮炎具有療效好,安全性高,患者依從性好等優點。
【參考文獻】
1 李若瑜.皮膚病學與性病學〔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4:119.
2 趙辯.濕疹面積及嚴重指數評分法〔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4;37 (1):35.
3 何志新,王家璧,馮永山,等.氟芬那酸丁酯軟膏治療皮炎濕疹的臨床觀察〔j〕.臨床皮膚科雜志,2004;33(1):523.
4 曲才杰,李永喜,滕 蔚.氟芬那酸丁酯軟膏治療糖皮質激素依賴性皮炎〔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5;38(8):652.
5 焦少珍.牡丹皮有效成分的藥理及分析方法研究進展〔j〕.肇慶學院學報,2006;10(5):469.
6 楊春梅,劉曉明.丹皮酚治療濕疹的研究〔j〕.,1997;11(1):256.
神經性皮炎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大多數與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失調有關,治療困難且易反復發作〔1〕,瘙癢明顯,臨床上易泛發全身,治療較困難,常伴不同程度的煩躁、焦慮、失眠等,而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氟芬那酸丁酯是非激素類皮膚外 用藥 ,具有明顯的抗炎作用,且副作用小。本文擬對比觀察非激素類的外用藥丹皮酚軟膏與氟芬那酸丁酯治療老年神經性皮炎的療效及安全性,為其治療提供臨床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06年1~12月我院臨床診斷為神經性皮炎的老年患者120例,隨機分為兩組各60例;氟芬那酸丁酯組,男29例,女31例,年齡60~74(平均64.5)歲,病程15 d~18年; 丹皮酚軟膏組(丹皮酚組),男33例,女27例,年齡60~78(平均66.5)歲,病程1個月~15年。兩組患者皮損主要分布在頸、四肢軀干的伸側,無糜爛滲出現象,且在年齡、性別、病程及治療前皮損嚴重程度方面差異不顯著(p>0.05)。排除標準:皮損合并嚴重感染的;皮疹分布于面部,皮膚皺褶部位者,有藥物接觸過敏史者,嚴重系統性 疾病 的;治療前2 w內服或外用糖皮質激素及抗組胺藥物者;未按時復診,未按規定用藥,自行終止治療者及治療觀察期間合并使用其他對治療有影響的藥物。
1.2 治療方法
丹皮酚組外用丹皮酚軟膏(合肥立方制藥有限公司),氟芬那酸丁酯組外用氟芬那酸丁酯(同聯集團沈陽廠),均每日2次,將藥物薄薄涂于患處,并輕輕按摩2~3 min,療程3 w,每周復診1次,療程結束后判定療效。
1.3 觀察記錄方法
初診當日及治療后1、2、3 w,對患者分別做臨床癥狀和體征的評價,各觀察指標在每次評估時均按4級評分法進行:0為無,1為輕度,2為中度,3為重度。觀察指標的癥狀和體征包括:瘙癢、丘疹、鱗屑、苔蘚化。皮損面積減少程度〔2〕(治療前均計3分):0分為完全消退,1分為減少60%~99%,2分為減少30%~59%,3分為減少<30%。觀察用藥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及起效時間,不良反應包括局部出現紅斑、燒灼感、色素沉著、毛囊炎等。治療前后檢測血尿常規及肝腎功能。
1.4 療效判定標準
分為治愈、顯效、好轉、無效4級。一療程結束時的療效指數為評定依據,療效指數=(治療前總評分治療后總評分)/治療前總評分×100%。治愈:療效指數≥95%,顯效:療效指數≥50%~94%,好轉:療效指數≥20%~49%,無效:療效指數<20%。有效率=(治愈例數+顯效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兩組起效時間均最快為3 d,最晚為6 d,大部分為4~5 d,均首先發現為瘙癢減輕,鱗屑減少,其次表現為皮損面積縮小、變薄。治療3 w后,丹皮酚組積分差值(8.67±0.53)與氟芬那酸丁酯組(9.00±0.43)無顯著差異(t=0.26,p>0.05)。兩組療效差異不顯著,見表1。表1 兩組神經性皮炎患者的療效〔略〕
2.2 不良反應
丹皮酚組有3例,氟芬那酸丁酯組有2例在使用藥物后1 d出現局部輕度紅斑,有燒灼感,瘙癢加重,減少用藥次數后癥狀減輕,連續使用2~3 d癥狀消失,未影響治療。丹皮酚組不良反應發生率(5.0%)與氟芬那酸丁酯組(3.3%)差異不顯著。所有病例均未觀察到全身不良反應。治療結束后丹皮酚組55例,氟芬那酸丁酯組49例化驗血尿常規、肝腎功能結果均正常。
3 討論
神經性皮炎常常以外用糖皮質激素為主要治療方法,但長期使用會產生許多副作用,輕者局部皮膚萎縮,毛細血管擴張,如局部皮膚萎縮、色素沉著、血管擴張、毛囊炎等,重者全身性副作用,且易出現激素依賴性皮炎,停藥后癥狀反跳,易復發。患者治療依從性差,所以使用非激素類的外用藥容易被患者接受,且副作用較少。氟芬那酸丁酯是一種非甾體類皮膚外用藥物,有較明顯的抗炎活性,其抗炎機制主要是在機體細胞內阻斷花生四烯酸生成前列腺素及白三烯等炎性遞質從而達到抗炎、止癢、鎮痛的作用〔3,4〕。丹皮酚屬于中藥制劑,功能是祛風化濕,行氣通絡,具有抗菌、抗 腫瘤 、增強免疫力及促進微循環的作用〔5〕,國內也有許多文獻報道丹皮酚注射劑治療皮炎濕疹類疾病的研究〔6〕,均療效滿意。本結果說明丹皮酚軟膏治療神經性皮炎具有療效好,安全性高,患者依從性好等優點。
【參考文獻】
1 李若瑜.皮膚病學與性病學〔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4:119.
2 趙辯.濕疹面積及嚴重指數評分法〔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4;37 (1):35.
3 何志新,王家璧,馮永山,等.氟芬那酸丁酯軟膏治療皮炎濕疹的臨床觀察〔j〕.臨床皮膚科雜志,2004;33(1):523.
4 曲才杰,李永喜,滕 蔚.氟芬那酸丁酯軟膏治療糖皮質激素依賴性皮炎〔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5;38(8):652.
5 焦少珍.牡丹皮有效成分的藥理及分析方法研究進展〔j〕.肇慶學院學報,2006;10(5):469.
6 楊春梅,劉曉明.丹皮酚治療濕疹的研究〔j〕.,1997;11(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