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是什么感覺?看看女同胞們怎么說
“每次痛經,我都以為我要生了。”
“死去活來,坐立不安,身體冰涼,手腳冒汗,腦袋昏沉,連走路都是飄的。”
“每次大姨媽的第一天,吃什么都吐。”
“那個時候會特別難過,特別想媽媽。”
“白天來還好,如果晚上來,一晚上就別睡了。”
……
圖源:網絡
近年來,女性痛經的發病幾率呈現上升趨勢,英國一家醫學權威機構調查報告指出,全球女性中每5個人中就有4個人有不同程度的痛經。
隨著天氣變得冰涼濕冷,女人經期的日子也變得難熬起來了,疼痛感似乎在冬天里都要格外嚴重一些。
# “內寒外冷”加劇痛經
其實痛經在任何時候都可能發生,冬季更是高發季節。一方面是由于天氣變冷后身體保暖工作沒做到位,導致寒濕侵體;另一方面個人體質虛寒,或不良生活習慣使喜溫的宮腔長期受涼所致。
當子宮內膜里的血液遇到寒氣,血液就會運行緩慢形成瘀血,子宮內膜里瘀血越積越多,結成血塊,氣血運行不暢,就會導致疼痛,因此冬天的“內寒外冷”的雙重夾擊使痛經來得比平時更“猛烈”。

圖源:網絡
紅糖水?對宮寒的確有緩解作用,但它活血,不適合姨媽來時喝,該痛經還是痛經。
熱水袋?溫度難調,要么高溫易燙傷,要么低溫敷了沒感覺,隔1-2小時,水就涼了,關鍵還時常發生爆炸漏電事故,用著都不放心。
暖寶寶?1片只能用1次,每次都得提前屯,且只暖肚子表層,暖不了子宮,治標不治本。
以下5步調理 有效緩解痛經
1、適當運動
平時適當的運動有利于緩解痛經。常常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體育鍛煉及其戶外活動(每日至少保持半小時以上),如散步、慢跑、游泳、打球、跳舞、健美操等,能降低交感神經張力,松弛平滑肌,增加子宮供血量和血流速度,緩解痛經。但不可運動過度,高強度的運動,大量的出汗,會“發泄陽氣”,起到相反的作用。
2、注意保暖
冬季溫差大,女性要隨著天氣變化添減衣物,不要因暫時性天氣變暖而驟減衣服,寒冬或風大的期間出門戴口罩;注意腳部保暖,如果腳部受涼,會降低人體抵抗力,容易生病感冒;另外要注意關節的保暖,關節保護不好容易使涼氣進入,易得風濕;不要穿太緊的衣服,因為衣服過緊會阻礙血液循環。
3、堅持泡腳
我們知道腳部濃縮的穴位是非常多的,泡腳是解決手腳冰涼最有效的方法。在較深的盆中加入40度左右的熱水,讓水漫過腳踝,浸泡20分鐘左右,就會感覺到全身發熱,這說明血液循環暢通后身體開始發熱,如果在泡腳的同時再揉搓雙腳,效果會更好。
4、飲食調理
四款緩解痛經的食療方法
①
姜棗花椒湯
☆ 材料:生姜25克,大棗30克,花椒100克。
☆ 做法:將生姜去皮洗凈切片,大棗洗凈去核,與花椒一起裝入瓦煲中,加水1碗半,用文火煎剩大半碗,去渣留湯。飲用,逐日一劑。
☆ 功效:此款湯具有溫中止痛的功效。適用于寒性痛經,并有光潔皮膚的作用。
②
姜艾薏苡仁粥
☆ 材料:干姜10克,艾葉10克,薏苡仁30克。
☆ 做法:將干姜、艾葉加入適量的清水,一起煎煮,然后隔渣取汁,備用,薏苡仁加入大米一同煮粥,八成熟的時候,將隔開的汁水加入粥中,一起煮熟,即可食用。
☆ 功效:姜艾薏苡仁粥有化瘀、散寒、除濕的作用,適合于寒濕凝滯型的痛經。
③
ss芹菜牛肉粥
☆ 材料:粳米100克,牛肉50克,芹菜1根,鹽少許。
☆ 做法:帶根芹菜洗凈,切末,牛肉洗凈蒸熟,切成末,粳米淘洗干凈,與芹菜末一起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煮粥,待粥熟時加入熟牛肉末,稍煮,加鹽調味即可。
☆ 功效:牛肉營養豐富,具有補中益氣,滋養脾胃等功效,芹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兩者合用,非常適合痛經者食用。
④
s益母草泡紅棗
☆ 材料:益母草20克,紅棗100克,紅糖20克。
☆ 做法:將益母草、紅棗分放于兩碗中,各加650毫升水,浸泡半小時;將泡過的益母草倒入砂鍋中,大火煮沸,改小火煮半小時。用雙層紗布過濾,約得200毫升藥液,為頭煎,藥渣加500毫升水,煎法同前,得200毫升藥液,為二煎,合并兩次藥液,倒入煮鍋中,加紅棗煮沸,倒入盆中,加入紅糖溶化,再泡半小時即可。
☆ 功效:益母草能活血祛淤,紅棗能補血養血,兩者合用具有溫經養血、去淤止痛的功效,適用于血虛寒凝型痛經者。
在藥物的選擇中,非甾體類抗炎藥物也是大多數女生手邊常備的藥物,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可阻斷前列腺素(PG)產生 ,是痛經的一線治療方法。
常用藥物包括安康信等,月經來潮前1-2天開始用藥至經期2-3日,120mg/次/天,止痛明顯。
雖然也可能引起一些胃腸道不良反應,但是基本可耐受。
注意哦,以上所有內容,僅針對原發性痛經!
如果連用藥都對你起不了什么作用的話,最好去醫院檢查一下,排除繼發性痛經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