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越大,膝蓋越疼?可以考慮從這幾個方面補救!
骨關節炎是骨科常見病,多發病,也是困擾老年人的重要疾病。它是人類直立行走以后所付出的代價。
骨關節炎的起因是關節軟骨的磨損,因此隨著年齡越大,關節的退變越易發生,也越容易患病。
圖源:攝圖網
據調查發現,65歲以上老年人中骨性關節炎發病率為60%-70%,而75歲以上人群高達85%左右。
而膝關節作為人體最大的負重關節,是骨關節炎的最常患病部位,也就是說約半數以上老人忍受著膝蓋疼痛的困擾。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骨關節炎已經成為繼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后第三大慢性疾病。
如何自查是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的癥狀可以說典型,也可以說不典型。之所以說它典型,是因為從總體上來講,骨關節炎無外乎就是疼痛、腫脹、僵硬,但其實每個老人家的表現是完全不同的,有些人疼痛,有些人腫脹,有些人僵硬,甚至有些人什么癥狀也沒有,也只有影像學上的老化。
而且老人家在不同的關節炎階段,出現的癥狀特點完全不同。因此骨關節炎從發病時間上來談癥狀顯得更加合理。
1、關節生銹了,活動活動就不疼了
早期的骨關節炎,主要是表現為一種滑膜炎的癥狀,關節軟骨只是輕度的磨損,這種磨損導致的關節炎癥狀也很輕,炎癥反應影響到關節內滑膜的程度也很輕。
輕度的滑膜炎主要表現為關節的僵硬感,有時候會有輕度的腫脹,但是經過休息或者保守治療就會逐步緩解。
這個時期患者比較典型的表現是,坐久了或者躺久了,站起來走路的時候會感覺關節僵硬疼痛,但是活動一兩分鐘到幾分鐘,僵硬和疼痛感會逐步消失,類似于關節生銹了,活動一下后關節潤滑度增加,癥狀逐步緩解。
圖源:創客貼
2、越走越疼,反復發作逐漸加重
到了骨關節炎的中期階段,關節磨損更加嚴重,由于病史較長了,炎癥反應對關節內各種結構的影響逐步顯現。
比如說,對關節滑膜的影響,關節滑膜增生非常明顯,這些滑膜里含有大量的血管,會分泌炎性關節液,造成關節腫脹非常明顯,疼痛是異常明顯。同時,關節軟骨磨損進一步加重,部分軟骨下骨開始暴露,這也是造成疼痛的原因之一。

圖源:攝圖網
總的來說,關節的疼痛癥狀、疼痛時間都比以前的階段更加嚴重,以前的關節僵硬感被明顯的疼痛所代替。關節的疼痛通過活動關節再也不能緩解,走起路來,也是越來越痛。
在這個階段,除了關節持續的慢性疼痛的疼痛程度較前明顯加重外,間斷的急性疼痛發作次數也越來越多,而且每一次發作可能都比上次更加厲害。
3、站著疼,坐著疼,翻身也疼
到了骨關節炎的晚期,關節的疼痛非常明顯,很多老人甚至無法完成家庭生活,無法自理,出行都需要扶拐或者坐輪椅。因為在這個階段,關節軟骨大部分都是重度損傷了,骨頭磨骨頭的感覺就是疼痛。

圖源:創客貼
很多老年人,在不走路的時候,也會出現疼痛,站不久,甚至夜間睡覺時翻身也會痛醒。
如果是早期骨關節炎,可采取保守藥物治療。遵醫囑口服消炎鎮痛藥、軟骨保護劑、局部外敷用藥等,目的是緩解疼痛、保護軟骨、延緩病情發展。
有人形象的將它稱為修復關節軟骨的原材料,因為吃下的氨糖會在血液中完成從氨基葡萄糖-1-磷酸→N-乙酰氨基半乳糖的轉變,促進硫酸軟骨素的合成,從而修復關節軟骨,并且它還能有效減少軟骨細胞分解。
除此之外,氨糖還能降低炎性因子(如C-反應蛋白),可減輕關節炎產生的疼痛。
中后期骨關節炎,軟骨一旦磨沒了,就不能再生。這時候已經到了中晚期,保守治療很難起效,要想徹底治愈,只能做手術了。
亡羊補牢,從生活起居開始補救
可以考慮從以下4個方面進行生活的改進:
合理運動
選擇合適的運動,避免不良運動。平時很少運動的人突然參與劇烈運動,對膝關節的損傷非常大,運動要量力而行。
改善生活習慣
減少生活中對膝關節壓力過大的動作,比如爬樓,下蹲、抬重物。
控制體重
減重5千克,關節多用 10年。研究表明:肥胖女性體重減少 5 千克,10 年內癥狀性骨關節炎發病率可減少50%。
理療
急性期和慢性期的理療方式不同,慢性期疼痛的理療包括按摩、熱敷、物理治療;急性痛的理療包括休息、冰敷、加壓包扎和抬高肢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