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理中丸的成份有哪些 有什么作用呢
2017-04-14
來源:網絡
? 附子理中丸 ,附子為君藥。附子歷來被稱為“百藥之長”、“回陽第一要藥”,從附子的生長周期來看,冬至時栽種,夏至時收獲,附子已秉足天地一歲之全陽之氣,心為純陽之劑,大辛,大熱之品。大補陽氣,還能散寒。治療陽虛、陽脫必需之藥。那么,附子理中丸有什么作用呢
附子理中丸共由5味藥組成。用于脾胃虛寒證。癥見脘腹冷痛,嘔吐泄瀉,手足不溫。方中附子、干姜大辛大熱,溫中散寒共為主藥;黨參甘溫入脾,補氣健脾為輔藥,白術健脾燥濕為佐藥;甘草緩急 止痛 ,調和諸藥為使藥。全方合用,可使寒氣去,陽氣復,中氣得補,共奏溫中健脾之功。
制附子大補陽氣,散寒,附子大辛,大熱,好的附子片用舌舔一下,舌會有麻的感覺。有的老中醫(yī)講,服藥后口唇有麻木感,就說明附子的用量已經足了,可以暫停服藥了。再服有中毒的的可能。黨參,在傷寒論中都是用人參,現(xiàn)已改為黨參,黨參健脾益氣,有益于中焦氣機的升降。干姜,是生姜干燥所得,因為其色白,又稱為白姜,與生姜相比,干姜的溫熱之性比生姜要厲害,但仍具有降胃氣、止嘔吐的作用。干姜與附子同用,溫陽散寒之力大增,“附子無姜不熱”,就是說,但用附子其溫熱之藥力大減。甘草這里應為炙甘草,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兼具調和作用。
綜合附子理中丸的各成分,其主要用于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手足不溫。用于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脾胃虛寒證、胃神經官能癥,嘔吐、腹瀉、急性胃腸炎、腸炎、結腸炎、腸癰。吐血、便血、子宮功能性出血、肌衄(過敏性紫癜),風心病、肺心病、竇性心動過緩等。也有一定的療效。
附子理中丸共由5味藥組成。用于脾胃虛寒證。癥見脘腹冷痛,嘔吐泄瀉,手足不溫。方中附子、干姜大辛大熱,溫中散寒共為主藥;黨參甘溫入脾,補氣健脾為輔藥,白術健脾燥濕為佐藥;甘草緩急 止痛 ,調和諸藥為使藥。全方合用,可使寒氣去,陽氣復,中氣得補,共奏溫中健脾之功。
制附子大補陽氣,散寒,附子大辛,大熱,好的附子片用舌舔一下,舌會有麻的感覺。有的老中醫(yī)講,服藥后口唇有麻木感,就說明附子的用量已經足了,可以暫停服藥了。再服有中毒的的可能。黨參,在傷寒論中都是用人參,現(xiàn)已改為黨參,黨參健脾益氣,有益于中焦氣機的升降。干姜,是生姜干燥所得,因為其色白,又稱為白姜,與生姜相比,干姜的溫熱之性比生姜要厲害,但仍具有降胃氣、止嘔吐的作用。干姜與附子同用,溫陽散寒之力大增,“附子無姜不熱”,就是說,但用附子其溫熱之藥力大減。甘草這里應為炙甘草,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兼具調和作用。
綜合附子理中丸的各成分,其主要用于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手足不溫。用于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脾胃虛寒證、胃神經官能癥,嘔吐、腹瀉、急性胃腸炎、腸炎、結腸炎、腸癰。吐血、便血、子宮功能性出血、肌衄(過敏性紫癜),風心病、肺心病、竇性心動過緩等。也有一定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