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實用秋冬養生攻略》→→秋冬進補有原則,3大禁忌切莫觸碰!
俗話說“秋冬進補,春天打虎”,秋冬季體內代謝下降,體力消耗減少,此時進補不僅能固本培元,使身體正氣恢復,而且有利于驅病祛邪,使身體能進入到最佳的狀態。
圖源:網絡
正如中醫古籍《內經》所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亦應之;又說:冬三月者為封藏,此時人的皮膚肌腠比較致密,汗出較少,體內代謝下降,體力消耗減少,攝入的營養物質也容易被吸收和蘊蓄,從而發揮較大的功效。

圖源:網絡
但秋冬季節的進補其實很有講究,如果稍不注意陷入誤區,反而可能越補越傷!
秋冬進補
避免三大誤區
01
# 切忌進補過急
有的人一看天氣冷了就開始直接進補,結果發現效果并不理想,甚至還越補越不舒服,這是因為進補前沒有調理好身體。所以趁現在冬天還沒到,先做好鋪墊,冬天進補時才能更好地發揮效果。
秋冬適當進補,確能恢復和調節各臟器機能,達到養生目的。但是,若亂補、猛補、急補,則可能事與愿違。因此,脾虛者、胃火旺盛者以及老年人和兒童,進補前先調理胃腸,根據自己的體質,在醫生指導下適當進補。
02
# 食補不等于多喝湯、多吃肉
很多人覺得肉湯、魚湯顏色濃郁,香味濃稠,營養豐富,多喝能補身體。但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湯汁中的營養價值并不高,還含有大量的脂肪、膽固醇和嘌呤,吃多了反而會引起肥胖、增加三高等各種健康問題,不少人會出現便秘、上火的情況。
秋冬進補的同時不要忘記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蔬菜水果不能少。
03
# 切忌盲目跟風
進補是件因人而異的事,要根據個人體質選擇合適的方法,切忌盲目跟風,亂用藥材。每個人體質都有所不同,尤其是老年人,往往體質有偏頗,不辨體質就盲目用偏方,只會適得其反。
所以在進補前,建議大家先咨詢醫生,弄清楚自己是什么體質,身體上有哪些問題,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方式來進補。
秋冬進補吃什么?
小開給大家推薦幾種食物
紅豆

圖源:圖蟲創意
紅豆藥用可以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可治療小便不利、脾虛水腫、腳氣病等。秋冬季節吃紅豆可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及時排出,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同時紅小豆還具有很好的補血作用,可以為秋冬進補奠定基礎。
南瓜

圖源:圖蟲創意
南瓜含有淀粉、蛋白質、胡蘿卜素、維生素B、維生素C和鈣、磷等成分,其營養豐富,為農村人經常食用的瓜菜,并日益受到城市人的重視。南瓜不僅有較高的食用價值,而且有著不可忽視的食療作用。
銀耳

圖源:圖蟲創意
銀耳以其色白如銀形如人耳故名,又名白木耳、白耳子、雪耳等,銀耳一般制成干品,以干燥、白色微黃、朵大體輕、有光澤、膠質厚者為佳品,滋潤而不膩滯,具有滋陰清熱、潤肺止咳、養胃生津、益氣和血、補腎強心、健腦提神、恢復疲勞等功效。
胡蘿卜

圖源:圖蟲創意
胡蘿卜既能補脾健胃,又能養肝明目。胡蘿卜中含有的胡蘿卜素和維生素A是脂溶性物質,在油脂的作用下才能被人體吸收,所以胡蘿卜最好與肉炒或者燉著吃。
小開有話說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是人體各種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腎氣充盈,則精力充沛、筋骨強健,腎氣虧損則陽氣虛弱、腰膝酸軟、易感風寒。因此,此時可以適當進食補腎食品(如芝麻、淮山、核桃、栗子、黑豆等),以幫助機體抵御寒冷。
另外“中華老字號”-廣譽遠·龜齡集,主要成分為紅參、鹿茸、海馬、丁香、菟絲子、杜仲、肉蓯蓉、甘草、天冬、大青鹽、砂仁等,精品選材,古法炮制,具有很好的固腎補氣作用,同時也可以強身補腦、增進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