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強直性脊柱炎,不只是腰痛!
案例·分享
李先生,45歲
2個月前被診斷為強直性脊柱炎
半年前,李先生多次出現足跟痛,起初他以為是足跟處的關節軟組織損傷,懷疑自己走路時可能傷到某一根筋了,也沒在意。可之后足跟痛頻頻發作,走路時疼痛難忍,步履維艱,李先生又懷疑自己足部長了骨刺!無奈之下,李先生只能去醫院就診,掛了骨科門診,詢問醫生到底是怎么回事,醫生告訴他得了強直性脊柱炎。這下,李先生徹底懵了,怎么也想不到強直病居然會足跟痛……
足跟痛是強直性脊柱炎常見的癥狀
圖源:網絡
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為什么會出現足跟痛呢?罪魁禍首是肌腱端炎,它是強直性脊柱炎的特征性表現之一。人體肌腱端附著點分布廣泛,不光局限于骶髂關節,四肢也存在肌腱端附著點,如上肢的肱二頭肌腱處、肱三頭肌腱處,肩胛岡上肌肌腱處,下肢股四頭肌腱、足部跟腱等。
強直性脊柱炎雖然是以侵犯骶髂關節和脊柱等中軸關節為主的慢性進展性風濕病,反復發作性腰背部或骶髂部疼痛和晨僵是其主要臨床表現,但肌腱端附著點炎確是其基本病理改變,肌腱端附著點往往也是強直性脊柱炎的首發部位。
圖源:網絡
很多強直性脊柱炎的患者會出現單側或雙側足跟痛。剛開始疼痛部位不紅不腫,皮溫、皮色多為正常,常反復發作或很長時間不緩解。反復發作后足跟部可慢慢開始增粗、變大、發紅、腫脹,摸起來會覺得比較硬,像“筋包”一樣。
這種足跟痛的表現可以出現在腰背痛之前,也可以出現在腰背痛之后,甚至以足跟痛為首發表現。足跟痛輕重表現不一,輕者僅表現為足跟不舒服,尤其是長時間走路后足跟有酸痛、脹痛感;而重者表現為足跟疼痛劇烈,難以忍受,甚至無法行走。
圖源:網絡
曾有研究報道,60%左右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在發病初期出現過足跟部位的肌腱端炎。由于骶髂關節活動度小,即使已經出現病變但臨床表現并不典型,如不通過CT、核磁等放射學檢查,患者很容易忽視,大部分患者可能以為是勞累后造成的腰痛等癥狀。因而患者也常會將足跟痛等外周肌腱端附著點炎錯誤判定為運動損傷或肌肉勞損等,從而錯失早期診斷強直性脊柱炎的時機。
因此,作為中青年,若出現長期不明原因的足跟痛時,尤其是伴隨有長期的腰背痛病史,千萬不要忽略了強直性脊柱炎的可能,應該盡早到風濕免疫科就診,以免延誤診治。
圖源:網絡
如果明確診斷是強直性脊柱炎了,那么應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控制病情進一步發展。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口服雙氯芬酸片與柳氮磺胺吡啶片控制病情,不過,這兩種藥物雖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病情,但是會帶來一些不良反應,用藥時需要謹慎。
由于強直性脊柱炎屬于“痹癥”范疇,治療的關鍵在于通絡除痹,可以服用益腎蠲痹丸進行治療,益腎蠲痹丸的組方中有熟地、蜈蚣以及全蝎等,其中熟地具有通血脈,益氣力等功效;蜈蚣、全蝎具有息風鎮痙,通絡止痛等作用。另外,現代藥理學已證明:益腎蠲痹丸在強直性脊柱炎治療中效果確切,具有顯著抗炎作用,還能夠鎮痛,修復關節軟骨細胞缺損,同時在使用西藥雙氯芬酸片或氮磺胺吡啶時,聯合益腎蠲痹丸中醫藥治療,能夠極大的提高治療的正作用,減少副作用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