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要省著點使,且行且珍惜!
目前全世界有3.55億人患有各種關節疾病,我國的關節炎患者估計有1億人以上,而且人數在不斷增加。
關節壽命只有60年?!
關節的壽命主要是由基因決定的,一般的健康壽命是60年。
不過只要后天保養得當,原本只能“活”60年的關節,健康壽命能延長至少10年,甚至更長,但如果不注意保養,沒準用個40年就歇菜了,連正常走路都會痛。
以下行為最傷關節!
下蹲
陸地上所有劇烈的跑、跳運動都會加重對膝蓋骨的磨損,尤其是蹲下去再站起來,對關節的磨損最大。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對于髕骨已經損傷的人群,就應該減少下蹲動作了。
頻繁爬山、爬樓
我們經常在報紙上看到這樣的新聞:老太太在登山時出現了不能下山的情況。就是因為老年人在爬山時,關節負重是正常時的四五倍,一開始老人還能承受,可越往山上走,關節越疼,一般到半山腰就不能再走了。
下山就更難了,上山主要是肌肉力量,費力氣,而下山時主要靠股四頭肌收縮,牽拉著膝蓋骨沿股骨運動,對膝關節的磨損更嚴重。比如下山或者下樓梯時腿哆嗦,這就是關節在提出抗議。
所以對于中老年人來說,能坐電梯就坐電梯,必須走樓梯時,一定要注意上樓梯時要扶著欄桿或者墻,而且不要跨步上樓梯,要等雙腳全部在一個臺階上后,再走下一步。
跪著擦地
跪著擦地板,髕骨的壓力會壓在股骨上,等于兩塊骨頭間的軟骨直接壓到地面上,時間一長,膝蓋就無法伸直,起不了身了。
長時間伏案
長時間伏案也是一個壞習慣,肌肉僵硬后,對骨骼的保護力度就會下降。
年輕時,肌肉很快就能恢復,但步入老年,肌肉在拉伸后就很難回去了。所以平時要進行肌肉鍛煉,增強關節的穩定性。
養護關節“四法寶”!
控制體重,減少關節壓力
人在行走時,由于上下身體顛簸,膝關節所承受的沖擊力是本身體重的數倍,如果體重過大,那么超重的部分就會成倍地、給本就脆弱的膝關節帶來巨大的負擔,從而加劇磨損和疼痛。
研究發現,通過飲食和運動相結合,體重減輕至少10%,18 個月后,超重/肥胖的膝關節炎患者的疼痛程度能夠下降一半。
保暖加鍛煉,增強關節力量
年輕人一定聽過父母這樣的念叨:「要把秋褲和襪子穿好,不然老了你就知道了。」
其實,這確實是不少老人的切身體會。膝關節是全身體溫最低的部分,寒冷雖然不會凍出關節炎,但會加劇疼痛。
由于膝關節距離人體的軀干遙遠,日常情況下,膝關節部位的體溫只有 32~35 攝氏度,低溫天氣里,膝關節的溫度會進一步下降,影響局部的血液循環和炎癥介質代謝。
此外,適當的鍛煉可以增強關節周邊肌肉的支撐,減少關節的負擔。
但鍛煉要挑對,不要選擇一些加重膝蓋負擔的鍛煉方式,太極、游泳、或者坐著抬腿活動關節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矯形及輔助裝置,分散關節負擔
關節疼痛難忍,怎么辦?
可以采取外貼止痛膏的方式,如羚銳·壯骨麝香止痛膏,主要成分為生草烏、丁香、積雪草、山柰、薄荷腦、冰片等,具有很好的活血止痛作用,肌肉痛、關節扭傷都可以使用,簡單一貼,安全放心,每日1次,貼于患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