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高血壓患者的飲食原則是什么呢
2017-05-18
來源:網絡
? 都說 高血壓 的出現離不開飲食的不正確,由此,我們在患得高血壓之后,也是必須要從飲食上開始進行控制的。專家表示,高血壓患者確實要在飲食上做好護理,而且還要永遠堅持下去。那么,高血壓患者的飲食原則是什么呢
1、控制熱能和體重:肥胖是高血壓病的危險因素之一,而肥胖的主要原因是熱量入超造成的。體內多余的熱量能轉化為脂肪貯存于皮下及身體各組織中,從而導致肥胖。有人觀察超過正常體重25公斤的肥胖者,其收縮壓可高于正常人1.33千帕(10毫米汞柱),舒張壓高0.93千帕(7毫米汞柱)。因此,控制熱能攝入,保持理想體重是防治高血壓的重要措施之一。
2、限鹽:流行病學調查證明,食鹽攝入量與高血壓病的發病呈正相關,食鹽銷售量大的地區高血壓病的發病率顯著升高。故一般主張,凡有輕度高血壓或有高血壓病家族史的,其食鹽攝入量最好控制在每日5克以下,對血壓較高或合并心衰者攝鹽量應更嚴格限制,每日用鹽量以1~2克為宜。
3、控制膳食脂肪:食物脂肪的熱能比應控制在25%左右,最高不應超過30%。脂肪的質量比其數量有更重要的意義。動物性脂肪含飽和脂肪酸高,可升高膽固醇,易導致血栓形成,使高血壓腦卒中的發病率增加;而植物性油脂含不飽和脂肪酸較高,能延長血小板凝集時間,抑制血栓形成,降低血壓,預防腦卒中。故食用油宜多選食植物油,其它食物也宜選用低飽和脂肪酸、低膽固醇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食物、魚、禽、瘦肉及低脂乳等。
4、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蔬菜、水果。新近的研究發現,在老年高血壓病患者中,血液中維生素C含量最高者,其血壓最低。據認為維生素C具有保護動脈血管內皮細胞免遭體內有害物質損害的作用。
5、保證膳食中鈣的攝入充足:據研究報告,每日膳食,鈣攝入800~1000毫克,可防止血壓升高。流行病學調查資料證明,每日平均攝入鈣量450~500毫克的人群比攝入鈣量1400~1500毫克的人群,患高血壓病的危險性高出2倍。有人估計人群日均攝鈣量若提高100毫克,可使收縮壓平均下降0.33千帕(2.5毫米汞柱),舒張壓平均下降0.173千帕(1.3毫米汞柱)。
作為慢性病癥的代表,在治療高血壓上我們必須拿出百分之百的耐心來對待,而且還應該以樂觀的心態去接受事實。另外,高血壓患者在遇到任何事情的時候,都不應過于急躁,更不能生氣,因為情緒的不穩定會直接導致血血壓的升高。
1、控制熱能和體重:肥胖是高血壓病的危險因素之一,而肥胖的主要原因是熱量入超造成的。體內多余的熱量能轉化為脂肪貯存于皮下及身體各組織中,從而導致肥胖。有人觀察超過正常體重25公斤的肥胖者,其收縮壓可高于正常人1.33千帕(10毫米汞柱),舒張壓高0.93千帕(7毫米汞柱)。因此,控制熱能攝入,保持理想體重是防治高血壓的重要措施之一。
2、限鹽:流行病學調查證明,食鹽攝入量與高血壓病的發病呈正相關,食鹽銷售量大的地區高血壓病的發病率顯著升高。故一般主張,凡有輕度高血壓或有高血壓病家族史的,其食鹽攝入量最好控制在每日5克以下,對血壓較高或合并心衰者攝鹽量應更嚴格限制,每日用鹽量以1~2克為宜。
3、控制膳食脂肪:食物脂肪的熱能比應控制在25%左右,最高不應超過30%。脂肪的質量比其數量有更重要的意義。動物性脂肪含飽和脂肪酸高,可升高膽固醇,易導致血栓形成,使高血壓腦卒中的發病率增加;而植物性油脂含不飽和脂肪酸較高,能延長血小板凝集時間,抑制血栓形成,降低血壓,預防腦卒中。故食用油宜多選食植物油,其它食物也宜選用低飽和脂肪酸、低膽固醇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食物、魚、禽、瘦肉及低脂乳等。
4、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蔬菜、水果。新近的研究發現,在老年高血壓病患者中,血液中維生素C含量最高者,其血壓最低。據認為維生素C具有保護動脈血管內皮細胞免遭體內有害物質損害的作用。
5、保證膳食中鈣的攝入充足:據研究報告,每日膳食,鈣攝入800~1000毫克,可防止血壓升高。流行病學調查資料證明,每日平均攝入鈣量450~500毫克的人群比攝入鈣量1400~1500毫克的人群,患高血壓病的危險性高出2倍。有人估計人群日均攝鈣量若提高100毫克,可使收縮壓平均下降0.33千帕(2.5毫米汞柱),舒張壓平均下降0.173千帕(1.3毫米汞柱)。
作為慢性病癥的代表,在治療高血壓上我們必須拿出百分之百的耐心來對待,而且還應該以樂觀的心態去接受事實。另外,高血壓患者在遇到任何事情的時候,都不應過于急躁,更不能生氣,因為情緒的不穩定會直接導致血血壓的升高。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