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支招】教你5招提早保護關節,遠離關節炎
俗話說:人老腿先老。人體的各個關節就像精密的機械軸承系統一樣,時刻滾動運行著。然而,骨關節也像機械一樣,不斷磨損,最終磨壞因疼痛而無法使用。
膝關節是人體承受重量的主要關節,長久或過度的使用,或者受到外傷,都會造成膝關節軟骨破壞和骨質流失,使骨頭之間的摩擦加劇,出現腫痛。
但有些人很注重保護膝關節,為什么還會患上膝關節炎呢?
科學研究表明,除了年齡之外,骨關節炎患病危險因素還與體重、性別、關節創傷、工作生活習慣和遺傳因素有關。綜合下來,以下幾類人最易患膝骨關節炎:
50歲以上的老人
年齡是骨關節炎的高危因素,《2015年中國骨關節炎防治認知白皮書》顯示,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 60歲以上人群的發病率已經超過50%,且出現發病低齡化的趨勢,骨關節炎是目前排在首位的致殘性疾病。
女性絕經后
目前研究發現,女性膝骨關節炎的患病率高于男性,以絕經后女性多見。這可能與絕經后女性雌激素的變化有關,絕經的年齡越早,發生膝骨關節炎的可能性越大。
超重
體重過重會促進膝關節退行性改變,體重減輕可以控制肥胖患者膝骨關節炎的進展。
有膝關節外傷史
研究發現膝關節外傷也是膝骨關節炎危險因素的之一。近年來,健身文化的流行,不合理的運動方式或者過度運動增加了運動愛好者罹患膝骨關節炎的可能。除此之外,勞損或微小創傷是加重老年人骨關節炎的危險因素。
職業生活習慣 / 環境不好
這對膝關節的影響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一是膝關節的過度使用加重了膝關節的磨損,讓膝關節提早“退休”,比如重體力勞動者、職業運動員等;二是吸煙、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會影響骨骼健康,加快骨關節退變進度;除此之外,居住在潮濕陰冷環境的人,膝關節傷害較大,這可能與由于溫度太低,引起局部血運減慢甚至障礙有關。
當然,以上只是患病高危人群,只能說明你比普通人更易患上膝關節骨關節炎,而不代表一定會患病。但是如果出現了以下癥狀“信號”,則需警惕自己是否患上膝關節炎了。
紅 — 急性感染關節炎會出現關節紅腫。
腫 — 關節腫脹,關節炎常見癥狀。
僵 — 晨僵和黏著感。指早晨起床或者休息后關節發皺、黏著感,如粘住一般,活動后感覺關節松快,提示滑膜炎的存在。
熱 — 正常情況下摸起來就應該是涼的,比其他部位的體溫低,如果關節是熱的,甚至發燙,那就證明關節產生炎癥,需要治療了。
痛 — 關節疼痛。關節炎發作會出現疼痛及炎癥,引起關節周圍組織水腫,導致關節活動受限。
存在以上任一癥狀,都說明關節發生了問題,需及時去醫院就診。
由于關節軟骨的再生能力差,所以膝骨關節炎一旦出現,治療只能幫助控制疾病進展,而不能做到完全恢復痊愈,因此,對于膝骨關節炎的防治,越早開始越好。
① 減重
減輕體重能夠極大地改善膝關節的負擔,從而減緩膝關節骨關節炎的進展,盡可能少背、少提重物,減輕整體的重量。
② 堅持適當運動
運動能促進新組織再生,能減輕體重,減少關節的負荷,進而減少關節的磨損,降低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生。走路、騎自行車(低阻力)、游泳(避免過度用力蹬腿)是保護膝蓋最好的運動處方。
③ 注意保護
遠離潮濕環境,在季節變化時,應該要注意關節部位的保暖工作,避免出現受寒;減少對關節部位的損傷,做好保護工作,盡量少穿高跟鞋;選用有彈性鞋底的鞋子,減少膝關節受到的沖擊,起到保護作用。
④ 要注意鈣的補充
奶制品、豆制品、綠葉蔬菜、魚類、果仁都是鈣含量豐富的食物。對于骨質疏松患者,可以適當補充鈣片,除此之外,為了骨骼健康,還要改掉抽煙、飲酒等不良嗜好。
⑤ 防治骨關節疾病,請吃“糖”
這個糖可不是普通的糖果,而是“氨糖”,氨糖的全稱是D-氨基葡萄糖,有人形象的將它稱為修復關節軟骨的原材料,因為吃下的氨糖會在血液中完成從氨基葡萄糖-1-磷酸→N-乙酰氨基半乳糖的轉變,促進硫酸軟骨素的合成,從而修復關節軟骨,并且它還能有效減少軟骨細胞分解。
正大九力·鹽酸氨基葡萄糖片,副作用小,對肝腎功能的影響小,也沒有依賴性,同時能夠幫助骨性關節炎患者修復損傷的關節軟骨,達到保護軟骨、改善骨性關節炎患者病情的作用。
[1]廖德發. 我國骨性關節炎流行病學調查現狀[J]. 微創醫學, 2017, 12(4):521-524.
[2]李寧華. 中老年人群骨關節炎的流行病學特征[J]. 中國臨床康復, 2005, 9(38):133-135.